揭阳惠来:六百年“海角甘泉”,延续灿烂历史文脉

[复制链接]
查看16924 | 回复0 | 2023-5-5 14:53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文、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蔡永刚 林晓纷 张舒婷
地下水的天然露头,人们称之为泉。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宝贵水资源,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理想的水源,同时还以独特的形貌、声色美化着大地,美化着人类的生活。泉来自于地下,凝天地精华而甘美晶莹,纳天地之声而叮咚作响,赏心悦目、沁人心脾,自然成为人类难以割舍的佳物。
145302hhyrehjdlyl3wjj3.jpg
惠来县海角甘泉
在南海之滨、粤东之南,一口“海角甘泉”历经600多年依然流淌。矗立400年的刻碑、汩汩喷涌的泉眼,诉说着渔乡的“神泉”故事,守护着历代靠水吃水的惠来县神泉镇先辈们,哺育着钟灵毓秀的神泉大地,传递出神泉曾经清雅灵动、秀丽丰盈的城镇名片。
汩汩甘泉润神泉
泉水叮咚泉文化
水是有灵气的。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引用宜都太守严山松的话说:“山水有灵,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”。神泉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人杰地灵、文化底蕴深厚,尤其是神童苏福字字珠玑的文采闪烁着耀眼光环,使这个美丽的港城散发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。海角甘泉则是神泉镇一处闻名遐迩的地标性建筑,一泓清泉养一方人,泉水背后,有一段美丽的故事,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底蕴,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。
据传,唐时已有闽浙沿海商船往来广州时在神泉港停泊,唐宋时村后有一“圣王庙”,因村在庙前,故当时称为“神前村”。宋末于圣王庙东约500米处,发现一泉堀,水质甘醇,取之不竭,村民共饮此水,故村名由“神前”改为“神泉”。
到明朝时期,泉壁砌石,从上到下共修葺了二十二级台阶,并在水面上横架一石乘,方便百姓挑水,同时还修建了护栏。神泉镇居民每天排队把甘甜带回家,泉水滋润着全镇居民,成为了居民赖以生存的“生命之泉”。
这口明清时期就已经闻名的甘泉,在雍正《惠来县志》中记载:“神泉,在县南十五里,神泉三面距海,诸水皆咸,此泉发源文昌山下,隆冬不竭,味独甘凉,堡内咸资汲焉。”一直以来,海角甘泉的泉水甘冽,取之不竭,且能去暑祛邪,胜于药石,惠泽一方渔民。
《惠来县志》记载,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,神童苏福在这美丽的海滨小城诞生了。神童于8岁时以其灵妙的思维和独具匠心的超凡想象,写下了著名的《三十夜月诗》而震动朝野,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赏识,钦定为神童。神童苏福曾为海角甘泉题撰一副仄平镶嵌独特,又与神泉奇景巧妙结合的独脚联:“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”,寓意这口甘泉任凭快速舀取而不干涸枯竭,任凭盐卤浸泡仍然甘甜非凡。一时之间,泉水美名远扬,逐渐演变成“神泉”,成为海角的一大奇景。
清乾隆十七年(公元1752年),惠来知县王玮在海角甘泉旁边修建了一座甘泉亭,并亲自撰写《神泉亭塔碑记》,塔碑现仍立于甘泉亭内,《神泉亭塔碑记》详细记述建亭缘由和过程。其中:“县南十余里有神泉城,大海在其南,咸潮郁蒸,井水尽苦。城东有泉,味独甘洌。或又曰:是泉也,能疗百疾,取而饮者无不瘳,若有神助,故神之也。”
知县王玮还将神童苏福的独脚联雕刻在亭柱上,吸引了历代海内外的文人墨客、才子名士、文臣武将撰写下联。1927年,中国现代作家、历史学家、考古学家郭沫若在神泉镇居住生活,多次到海角甘泉游览,当年郭沫若来此地也特意为之沉吟良久,试图对上独脚联,却始终无法对上。十天后,郭沫若乘船转至香港,对这一段经历久久不能忘怀,后来,写下了《神泉》一文,以作纪念。直至今日,仍无人能对得上下联,神童苏福的上联也因此成为了神泉独特风景线。
抗日战争期间,日军来犯,从海上登陆侵占神泉,在泉水中倒入二十多担咸盐,企图让当地居民无淡水可饮,神奇的是,泉水依然清甜可口并无半点咸味,完美印证了神童“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”的独脚联。
145304ydaqdzjkzhdqddqa.jpg
甘泉亭内的《神泉亭塔碑记》
水是泉文化灵魂
生而独知守其根
水精神是水的灵气,水是泉文化的灵魂,这是由水精神的特性决定的。神童苏福八岁赋诗,14岁殿试被朱元璋赏识而名满天下,还给世人留下了《独脚联》《三十夜月诗》《秋风辞》等名篇作品,因为独脚联仄平镶嵌独特,又与神泉奇景巧妙结合,所抒发的情怀境界也相当高远,因此几百年来难觅可对之句,成为不折不扣的独脚联。神童苏福独脚联诉说着神泉深厚的泉水文化,索引出神泉镇因水而生、因水而兴的城镇记忆。
岁月无声,却借流水之形,将山河细细雕琢。神泉镇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有“蜃楼海市、海角甘泉、烟墩望海、玉笏朝天、文笔高标、晚霞归帆、书院青松、古井通海”八景。作为全国仅有三处地方之一的海市蜃楼常出现于神泉港西南海面,时间多在春夏之交,天将大雨前夕;而海角甘泉作为神泉镇的“镇镇之宝”,作为神泉人民赖以生存的“生命之源”,也曾泉出地底,腾涌翻花。令人遗憾的是,还没有等我们仔细感悟甘泉的奥妙,这历经风雨的古泉,正在被人们渐渐淡忘、被冷落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。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,至自来水直达入户的20世纪80年代,神泉镇居民已然不再需要依靠每天到甘泉排队挑水食用,海角甘泉也在时间的流转中被铁栏围起,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
如今的海角甘泉看不到喷涌泉眼和妙姿,再也没有往日涓涓的声势,泉水“有气无力”被风吹而荡漾着;平静的泉水面上散落着几片枯黄的树叶,几条小鱼在泉水中悠然游动;而今泉水仅存的价值便是每天早晨被附近居民用以浣衣,空留下人们对海角甘泉甘甜古泉的怀念之情,也让人叹息世事无常。
“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”。每一个地方的历史文脉都是它的精神之根,就此溯源而上,是后辈对于前人的致敬,更在于对未来的传承。时间不语,却能忠实地记录着一切。凡是过去,皆为序章,如何保护名胜古迹?如何传承历史文化?如何让过去灿烂的文脉延续至今,并以更让现代人接受的方式打开,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,这不啻是我们所急需的破题。
古往今来,有泉的城市是灵动的。海角甘泉之于神泉文化,是富有特色的城镇符号;海角甘泉之于神泉生态,是沁人心脾的自然基因;海角甘泉之于神泉儿女,是念念不忘的美丽乡愁。当下,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,惠来县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进,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,而且正积极开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活化活动,力求挖掘惠来县500年精神文化内涵,保护历史遗迹与历史风貌,因地制宜打造新时代活力古城、文化古城、历史古城,彰显惠来古城现代活力、文化魅力、历史底蕴。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黄铁安
校对 | 赵丹丹

※ 集揭阳生活、旅游、美食为一体的综合门户,了解揭阳最新资讯,尽在揭阳潮众论坛。
※ 以上内容由用户分享发布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联系邮箱:tousu@jieyang.net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